冬吃蘿蔔夏吃薑,不勞醫生開藥方
【諺語釋義】 為什麼蘿蔔要冬天吃?薑要夏天吃?如果反過來,夏天吃蘿蔔,冬天吃薑,又有什麼結果? 一連串的疑問從你腦海裡冒出來。很明顯,你對這句諺語不理解,也不太信任(有可能),所以,先要解釋清楚這句諺語的意思。 就像我們每個季節穿不同的衣服,不同季節也應挑選不同的食物。衣服是為了配合天氣的冷暖而變換,同樣,食物也是為了配合體內的冷暖而變換。衣服有冷暖之分,食物也有性冷性暖之分。這裡,我們先要瞭解一個概念:什麼是食物的冷暖? 飲食養生首先要講「性」。「性」(或「氣」)是指食物有寒、涼、溫、熱等不同的性質,中醫稱為「四性」或「四氣」。適用於熱性體質和病症的食物,就屬於涼性或寒性食物。如適用於發熱、口渴、煩躁等症狀的西瓜;適用於咳嗽、胸痛、痰多等症狀的梨等,屬於寒涼性質的食物。反過來說,適用於寒性體質和病症的食物,就屬於溫性或熱性食物。如適用於風寒感冒、發熱、惡寒、流涕、頭痛等症狀的生薑、蔥白、香菜;適用於腹痛、嘔吐、喜熱飲等症狀的乾薑、紅茶;適用於肢冷、畏寒、風濕性關節痛等症狀的辣椒、酒等,就屬於溫熱性質的食物。 由此看出,蘿蔔應屬於涼寒性食物。生薑屬於溫熱性食物。 但是,這裡好像就出問題了。既然蘿蔔是涼寒性食物,照理來說,應該在炎熱的夏天吃,用「寒」來驅「熱」;薑是溫熱性食物,照理說,應該冬天吃,用「溫熱」驅走「嚴寒」,可是,這條諺語卻是反著說的。 難道,這條諺語自相矛盾嗎?其實。這條諺語蘊含的養生原理是很豐富的。 【養生原理】 《黃帝內經》強調的養生理論為四季養生,天人合一。 冬季,人體肌理處於收縮狀態,促進血液供應。在這階段,人都在家裡取暖,戶外活動減少,室內溫度增加,而且大多進食很多熱性食物,比如牛肉、羊肉等。如此一來,人就容易產生內熱,引起消化不良。這時,我們可以吃一些蘿蔔,幫助消化。中國古代藥書《名醫別錄》說,蘿蔔「其性涼味辛甘,入肺、胃二經,可消積滯、化痰熱、下氣貫中、解毒,用於食積脹滿」。 夏季的情況剛好相反,室外炎炎烈日,悶熱無比,人體為了排除體內的熱量,皮膚處於開放的狀態,熱量容易散失,再加上我們吃很多霜淇淋、冰凍飲料等冷飲,體內的溫度就相對處於寒涼狀態了。如果此時吃一些生薑,就有助於暖胃,而不致陰陽失調。 總結起來,冬吃蘿蔔夏吃薑,就是利用了這兩種食品的寒熱性,配合了季節變化帶來的身體上的寒熱性,來進行陰陽調理,正符合了「熱者寒之,寒者熱之」的原理,這就是中醫的養生之道。 如冬暖夏涼的屋子,又如井水冬暖夏涼的變化。我們的人體也能夠像這樣調節溫度。人體內部的溫度恰與環境溫度相反的。凡是養生,都是從人體內部開始,而人體內的溫度的變化又是隨著季節轉變的。我們的養生方法不能違背自然規律,最好是順應天地,順應自然季節轉變,以食物的寒熱順應人體內部的寒熱,才是科學、有效的養生之道。 按照「冬吃蘿蔔夏吃薑,不勞醫生開藥方」這條諺語做,不能保證你不生病,但至少你生病的機率會減少。蘿蔔和薑都是好東西,特別是蘿蔔,還有「蘿蔔上市,郎中下市」的說法呢。平時食用對我們的健康很有益。如果能再掌握一些食用蘿蔔和薑的注意事項(比如這條養生諺語中把吃蘿蔔和薑的季節做了區分),你的身體就會更趨於和諧,你的養生之路就又邁進了一步。 【養生小竅門】 諺語中蘿蔔和薑的食用季節是分開的,在這裡,要介紹兩道食方,把蘿蔔和薑同時加入,也能吃出別樣的風味哦。 食方一: 材料及作法:青蘿蔔和白蘿蔔各一個,切絲;生薑一兩,切絲。一同入煲湯鍋,加水,以將蘿蔔絲和薑絲漫過為宜,大火煮開,文火煮15分鐘。 吃法:每天中午和晚上各飲用7-8湯匙。 這道湯能結合蘿蔔和薑各自的特點和功效,調和胃氣,避免脾胃虛寒,還能開胃止嘔,化痰止咳,發汗散熱。 食方二: 材料及作法:白蘿蔔一個,切絲;嫩薑半個,切絲。把蘿蔔絲和薑絲涼拌,調料為:鹽、味精、白糖、醬油、醋、辣椒油、香油等,可根據各人情況酌量調味。 這道菜健脾開胃,口感極佳,風味獨特,特別適合夏天吃,配稀飯或乾飯都很下飯。
- Nov 04 Wed 2009 17:18
老祖宗的養生智慧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