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無法替代的,改變生活方式永遠不算晚,即使你到中年或更晚才開始不生病的生活方式,你都能從中受益。 ——美國科學家 史蒂芬妮‧丘維 當代人類45%的疾病和60%的死因都與生活方式有關, 這充分說明我們的健康,正面臨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嚴重威脅! 因此,我們在追尋健康的努力中,最應該關注、最簡便易行的是,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,採納正確的養生方式。
作者簡介 孔令謙 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,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。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二十餘年,並根據中醫學理論及孔門醫學特點,對養生進行系統研究,提出三線、四則、五法養生防治體系模式。 著有《孔伯華及傳人醫案》、《孔少華臨床經驗集》、《中醫文化與太極養生》等著作,深受讀者喜愛!是大陸及許多海外養生健康雜誌專欄作家,也是《跟名醫學中醫》、《孔伯華養生醫館專家談養生》等大型叢書主編。並受邀在大陸各地舉辦過多次養生保健講座,廣受好評,鳳凰衛視中文台也曾對其進行過專訪。 孔伯華先生係孔子第七十四代後裔,是我國近代一位傑出具有民族氣節的中醫學家和教育家,曾創辦北平國醫學院,桃李遍天下,係北京城四大名醫之一,其學術被列為傳統中醫藥項目,入選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 孔令謙先生作為孔伯華嫡孫,盡得孔門學術思想真傳,是孔伯華中醫世家醫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繼承人和負責人,曾任中國孔伯華學術研究會秘書長,現任孔伯華養生醫館館長。 審定推薦者簡介 黃月順 學經歷: ‧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班 ‧國家中醫師考試及格‧中醫師 ‧東吳大學、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中醫社指導老師 ‧中華中醫典籍學會常務理事 ‧診斷學內科學副教授 ‧前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 ‧永和明師中醫聯合診所院長 ‧臨床經驗10多年之資深中醫師 專長: ‧婦科月經失調‧體質調理‧更年期調理 ‧睡眠障礙‧心腦血管疾病‧高血壓‧青春痘 ‧濕疹‧減肥‧美容針灸‧小兒鼻炎過敏 ‧轉骨‧體質調理‧急慢性胃炎‧潰瘍 ‧習慣性便秘‧痔瘡‧男性強壯補腎 ‧泌尿道結石‧跌打損傷‧針灸‧各種酸痛
前言 健康的身體是父母賜予我們的「無價之寶」,這個道理也許人人都知道,可是,卻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恰當利用這個「寶」。當我們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它時,也只能讓它在那裡沈睡;一旦知道它可以「利用」,我們又以毀滅性的方式廉價將它們「售出」。等到懂得它真正的價值時,它已所剩無幾。令人遺憾的是,我們終生只有一次這樣的機會。 曾幾何時,我們為一張「錄取通知書」一頭栽在題庫裡,不知昏天暗地;曾幾何時,我們又為了工作,一頭栽進辦公室內,不知春秋冬夏;曾幾何時,我們又為了「錢」途光明,整日奔波於生意場上……為了博得別人的羡慕,我們整日疲於奔命,哪怕累得面色憔悴;為了生活過得更好一點,我們絞盡腦汁,即使病得高燒不退…… 生病了,我們此時也許一定會再三告誡自己,病癒之後再也不做有損健康的事;然而,一旦恢復健康,便又把自己的承諾拋到九霄雲外。於是,一次又一次,直到有一天又回到病床上,而且,它可能再也不會給我們承諾的機會。 那麼,健康究竟是什麼?很多學者是這樣定義的:健康就是人體一種生存良好的狀態。在這種狀態下,人體查不出任何疾病,多種生物參數都穩定地處在正常變異範圍之內,對外部環境日常範圍內的變化有良好的適應能力。也就是說,健康的身體應該是不生病的身體。 而要想保證身體健康,一定要注意我們的生活方式。有關資料顯示,當代人類百分四十五的疾病和百分之六十的死因與生活方式有關;我國的前十位死因中,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占致病因素的百分四十四.七。這些資料充分說明我們的健康正面臨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嚴重威脅。更可怕的是,許多人正在每天的生活中把對健康的危害因素當成享樂,他們的健康正在因此而日漸受損,自己卻全然沒有覺察,這使他們在病危時疾呼晚矣。 因此,我們在追尋健康的努力中,最應該關注、最簡便易行的是,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,採納正確的養生方式。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學習、培養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,就能有效地減少罹患多種疾病的機會。 為了讓人們掌握正確的養生方式,人人可以不生病,《去病書》一書結合國內著名養生專家的建議,以一種新的角度,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以往的生活態度及生活方式。它會告訴你人體生病的真相,以及不生病的秘密。 全書共分八個部分:迷信常識引發健康危機;小心疏忽所引發的不幸;讓食物遇到好身體;習慣是最好的醫生;會活不生病;為什麼老奶奶的壽命比老爺爺長;快樂的身體不生病,生病的身體不快樂;無病小養加保養,有病大養要長養。書中完整直接地剖析了以往錯誤的生活方式,同時,又具體、科學、詳實地為人們提供正確的養生方式,及不生病的對策。這些方法通俗易懂,簡便易行,只我們能夠長期堅持,一定可以做到無病一身輕。 你想改變一下自己的健康和狀態嗎?就請打開本書,從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做起,學會用正確的方式來養生,這樣你在生命的每一天,都會顯得更積極、更有活力、更健康、更愉悅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雅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