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國立暨南大學 李家同教授推薦
陳之藩有一篇文章〈謝天〉,裡面有一段話我一直記得:「無論什麼事,得之於人者太多,出之於己者太少。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,就感謝天罷。」
是的,要感謝的人太多,而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是快樂的。
現實生活裡,我們總會遇到許多的好事及壞事,但無論是感動心扉的好事,或是磨難身心的壞事,只要秉持著一顆感謝的心,心靈便會有滿滿充足的喜悅。
聖經說:「要凡事謝恩,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。」(帖前5:18)
當摯愛的親友給予我們關懷時,要心存感謝,感謝他們愛的付出;
當陌生人給予我們便利或照顧時,要心存感謝,感謝他們無私的奉獻;
當我們陷入困境時,要心存感謝,因為另一個重振的機會正等著我們;
當我們有憂慮時,要心存感謝,因為我們將看清的事實,也將看見希望……
所以,要感謝有這些人、這些事陪伴在我們左右,在人生的路上與我們攜手共行。
黃明鎮牧師一直是我佩服的人,他努力傳播福音,尤其是對於黑暗角落的監獄受刑人、少年學園的中輟生等,心靈越貧瘠的人,他越是熱心的去奉獻、去灌溉,去散播基督的愛。
這本《感謝有你同行》是黃明鎮牧師的文章集結,關於愛,關於感恩,全都是他自身所經驗、聽聞的真實故事,涉及周遭親友、教會、受刑人,及許多生活中的小人物,相信閱讀過的人都能像我一樣,深受感動,也有所啟發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.相守一生
情人、母子、夫妻之間……
只要有愛就能甜蜜長久!
情人節的今天,期許大家都能大聲說出我愛你!
每年的二月十四日,我老岳父最高興,因為這一天是情人節,也是他的生日。
老人家不是「情聖」,但他相當曉得真愛。年紀七老八十時,在兒女為他舉行的慶生會裡,他還會親親老岳母的粉頰。結婚逾五十年後,兩老雖然相繼「蒙主寵召」,遺留下來以身相許,一生相愛的楷模,卻常讓後代懷念不已。
◎只有一個太太
我曾在台北的教堂參加過一次特別的聚會,那一天會場擠滿了人,長紅布條寫的是「40、60、80感恩」幾個大字。那是一對老夫妻的八十大壽,兒孫成群,膝前承歡,兩老露出喜悅的笑容。丈夫也在教會擔任長老,常帶著妻子到處傳福音,四十年了不改其志。而「六十」就是他們的鑽石婚。夫婦相處常達半世紀以上,能不變心,真是難能可貴。
九五年我到美國鳳凰城訪問後,從旅館裡出來要去搭機,剛好在車上就坐在一位美國機師的旁邊。寒暄幾句後,我問道:
「結婚了嗎? 」
「是! 」
「多久了? 」
「十六年。」
他話才說完,馬上語帶雙關、意有所指的又補上一句:
「Only one wife.」
我心想,「只有一個太太」不是理所當然的嗎?難道在美國還可能擁有三妻四妾?後來我明白了,他要傳達的是,他忠於妻子,不會像有些男人,四處飛,又到處留情。在美國,不要說金婚、銀婚,能維持十六年什麼「婚」的已屬鳳毛麟角了,這,他能不引以為豪嗎?
◎愛的四字箴言
我在台灣各大小監獄跑了十幾年,接觸不少婚姻破碎的個案。多數男人因脾氣暴躁,有的天天喝酒打人、賭博、逢場作戲,導致妻子的不滿,不但毀了婚姻,也製造不少青少年犯罪問題。所以我一有機會向社區演講時,常會提古希臘人的四個「愛」字,勸民眾要懂得真愛,更要珍惜婚姻,婚姻才不致於「短命」,兒女也才不會受害。
第一個字是Eros——指的是男女間的「性愛,這是肌膚之親,在婚姻裡才是聖潔的。
第二個字是Storge——指的是親人間的「情愛」,範圍由夫妻擴大到兒女、親戚,是維繫正常家庭關係的重要元素。
第三個愛字是Phileo——專指「四海之內皆兄弟也」的「友愛」,層次由周圍熟稔的親人提升到遠方陌生的外人。
愛的最高層級是Agape——這是「聖愛」、「博愛」,是愛的最高峰,是完全犧牲奉獻、捨己為人,不計代價,不求回報的愛。
人若懂得這四種不同層次的真愛,就不會病態式的只求個人性欲的滿足,而對別人性侵害;真愛由近而遠,由小擴大,能忠於配偶,看顧親人,又能推己及人,人溺己溺,甚至愛到最高點——化敵為友,愛那不可愛的。
◎真愛要等待
有一晚,家中電話鈴響了,我匆匆趕去醫院探視一位病危的九十歲老太太。病床旁站著自美國回來的女兒及帶著幾分愁容、同是九十歲的老伴。
隔不幾日,老伴走了,他寫了一篇「七十年恩愛,無限追思」的悼文,我多次拜讀,受感甚深。
你走了,是夢嗎?是現實的夢破滅了,還是你歸主的美夢實現了?由幼到老,我倆經歷了千辛萬苦,走過坎坷的路,終能相持相守,恩愛生活,常達七十餘年。世上像我們這樣幸福,能有幾人?我企盼、我盼望,有一天,再續前緣……
美國人前幾年流行一句「True love waits, True love lasts 」,就是「真愛要等待,真愛能長久」;時下的年輕人喜歡談情說愛,但沒有被教導,因此常常以「性」為優先,甚至連「網路一夜情」,這種速成的性,也蔚為流行。但我始終相信,婚前守住童身,婚後不亂性,相親相愛,堅持「只有一個太太」,才算是真愛。
一生中要感謝的人和事很多,若能心懷感恩,別人還會對我們「恩上加恩」;若不知感恩,就是負義,恐怕連得來的恩澤也會漸漸消失……
全站熱搜